讀完《那不勒斯四部曲》好一陣子了,一直想寫些什麼,又不知從何下筆,因為這套書能挖的寶藏實在太多了。上網搜尋了一下,發現「知乎」上有位中國網友的剖析相當完整且深入,簡直是論文等級,我肯定是寫不出新東西了,那就談談這套書帶給我的感觸吧。
《那不勒斯四部曲》講述的是出身貧民區的兩位小女孩,從少女到老年,橫跨60年的友情。這段友情經歷多次足以碾碎彼此信任的嚴重事件,但儘管衝突有多激烈,冷戰期有多長,關係搞得再惡劣,兩人最終都還是離不開彼此,就像生命共同體。這千瘡百孔的友情,讓我想到房屋在貼磁磚前,鑿在牆上那些密密麻麻的醜陋凹洞,只為了能夠將彼此緊緊擁抱。
在我高中的時候,也曾經擁有這樣一位出色的朋友,她很漂亮、聰明、慷慨、固執,就像書中的莉拉。我們是彼此最好的朋友,也像是生命共同體。書中的艾琳娜,沒那麼聰明,沒那麼漂亮,但非常努力,不服輸,也有點像我。可惜我們的友情並沒有維持60年,而是只有短短的3年,是被我毀掉的。
高中畢業至今二十多年了,我從沒能再遇到像她一樣契合的朋友,而這些年來我也不停地思考,我們的友情到底出了什麼問題,雖然我很確定是自己搞砸的,但其實也沒有任何事件能夠證明,我們就是突然不說話了,只是內心總有一種感覺,覺得錯在我。
在《那不勒斯四部曲》的故事中,我不斷在莉拉和艾琳娜身上看到似曾相識的情感拉扯,拜作者在人物性格上描寫極細膩之賜,我漸漸理出了一點頭緒。相較於男生,女生間的友誼複雜得多,除了愛、依戀與信賴,也同時存在比較、羨慕與嫉妒,於是我懂了,問題出在嫉妒。莉拉和艾琳娜的友情中也有嫉妒,艾琳娜嫉妒莉拉的美麗與聰明,而莉拉則嫉妒艾琳娜擁有升學機會以及之後的成就。
於是我就想弄懂,為什麼她們的友情在彼此強烈的嫉妒之下仍可維持,而我和我的朋友卻走不下去呢?難道只是愛的力量大於嫉妒嗎?經過仔細拆解角色的內心世界後,我發現,在莉拉和艾琳娜之間,嫉妒似乎不是一種完全負面的驅力,在某種角度上它也是強大的助力,讓兩個不服輸的人激烈拼搏,就為了要與對方並駕齊驅,如果把嫉妒的情緒從兩人身上抽離,她們的人生似乎就無法達到這樣的高度。所以這個名為七宗罪之一的嫉妒,好像也可以有好處?這樣一來我就更好奇了,那是不是有更好的方法,讓我們不用經歷自卑和彼此傷害的過程,也不需因羞於承認而急忙掩飾,而是能夠像太極拳的推手般,以平穩的姿態與節奏、借力使力的方式,將力量轉化為更美好的進步動力?
因為我實在太想弄懂嫉妒了,於是試著在博客來搜尋探討嫉妒的書籍(理論分析而非小說類型),但似乎找不到專門拆解嫉妒的書籍,部份有提到的書,不是和其他心理素質寫成一本總匯,就是挖得不夠深,仿佛這個字眼就像《哈利波特》中的佛地魔,是個不能說的名字。
於是我只能回頭從書中主角與我們兩人身上的差異找答案,也許是我們都太倔強了。艾琳娜容易心軟,就算被傷透了心,經過沉澱之後,她總還是願意放低姿態拾回這段珍貴的友情,而我和朋友都不想低頭,於是聯考了,分離了,後悔時已分處南北兩地,同時被大學的新鮮感轉移了目光,誰也沒再回頭。
你曾經讀過專門探討嫉妒的好書嗎?是否能推薦給我呢?我真的很想找到答案。
補充《那不勒斯四部曲》中國網友的精闢分析:https://zhuanlan.zhihu.com/p/109644881
我對《那不勒斯故事》的註解:
● 故事線錯綜複雜,但每條都不馬虎,裡頭有滿滿的寶藏可挖掘。
● 將兩位主角之間相惜同時又相斥的種種矛盾,刻畫得極為細膩且真實。
● 嫉妒是一種強大的力量,如果我們能夠不急著遮掩,而是勇於承認並公開討論,是不是有機會找到方法,將嫉妒轉化為更健康的進步驅力?
● 書中錯字有點多 : P
《那不勒斯故事》作者簡介:(截自博客來網站)
艾琳娜.斐蘭德 Elena Ferrante
出生於義大利的那不勒斯,行事低調,真實姓名保密到家,也從不在媒體露面,但作品依舊廣受世界各地讀者歡迎。
斐蘭德以女性成長故事著稱。第一部小說作品《不安的愛》(L’amore molesto, 1992)描寫女插畫家返鄉調查母親之死,後來被改編為電影。讓斐蘭德的好文筆更廣為人知的第二本小說作品《放任時期》(I giorni dell’abbandono, 2002),費時十年才發表,敘述單親媽媽如何面對空虛的人生。
從2011年陸續出版的小說【那不勒斯故事】四部曲,帶有自傳色彩,描寫女作家與童年好友的故事,內容廣及十個家族與六十年的生命歷程。這系列自2012年陸續推出英譯本後,讓斐蘭德成為國際市場上的熱門作家,並獲選為《金融時報》2015年度女性、《時代雜誌》2016年百大影響人物;該系列的第四集入圍2016年布克國際獎決選名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