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下狀況你有嗎?至少我是中了很多項(笑)
- 開始行動前,總是想很多,或覺得只要未達傑出表現,都是失敗。
- 很容易做出負面的預期,或擔心會發生最壞的狀況。
- 把負面評價看得很重,且會相當嚴格的批判自己。
焦慮是現代人普遍存在的心理狀態,想扭轉焦慮,第一步先要扭轉對焦慮的看法。焦慮並不是負面詞彙,它是你身體的警戒系統,幫助你發現危險並做出正確決定,焦慮本身不是問題,每個人都會焦慮,只有當焦慮強烈到會困住你,才是問題,所以我們並不是要對抗焦慮,而是學習如何平衡相處。
容易太過焦慮大多與性格有關,性格本身沒有好壞,問題在於不平衡:
- 內向 vs. 外向:內向人比外向人更容易感受到社交方面的焦慮。
- 高敏感人格:生活中所有大小刺激,未經過濾通通往心裡去。
- 預防定向 vs. 促進定向:「預防定向」偏重於防止不好的事情發生;「促進定向」則偏向獲得新的機會和成果,只要兩者不平衡,就會卡住。
- 尋求感官刺激:最簡單的例子就像滑臉書,為了填補空虛,所以一直滑一直滑。
- 面對改變:人對未知的恐懼是與生俱來的,如果不懂得應對就會造成焦慮。
- 隨和 vs. 不隨和:許多隨和的人為了顧全大局、或優先滿足別人的需求,選擇把自己縮小。
- 責任感:適度的責任感是好的,一但過頭就很累人了。
下面是針對五種焦慮提供的解決方法(猶豫、反芻思考、完美主義、懼怕建議與批評、逃避),而無論是哪種焦慮都可適用:
- 減緩呼吸放鬆身體,就算是假裝也好,生理會影響心理,假裝到真正感覺放鬆。
- 嘗試正念冥想,這對我來說很有用,冥想後會覺得身心輕盈不少。
- 培養運動習慣,運動能產生多巴胺,是基於科學原理真實會讓人快樂的。
猶豫:
- 接受每個決定都可能有好的結果,不是選錯就萬劫不復。
- 練習忍受不確定感,並非要完全決定好才能動作,猶豫時也可先採取一些相關行動,這些小行動有時還能幫助你做決定,且有了小嘗試讓自己感受成功的滋味,會更有勇氣進一步動作。
- 了解遲不行動會帶來的壞處。
- 失敗不等於災難,也不等於永遠不會成功。套一句我很喜歡的句子「人生沒有用不到的經歷」,就算失敗也是未來的養份。
- 質疑「只有輸家才會失敗」這種想法,哪個你尊敬的成功人士從沒失敗過?
- 學會分辨什麼是會推動你「行動」的好直覺,或讓你「被懼凍結」和「過度分析而停滯」的壞直覺。
- 和同領域的成功人士交流互動,可幫助你發現思考盲點。
- 給自己訂下決定的期限或地點,才不會無止盡的猶豫。
- 為自己制定小小的決策標準,例如慢慢縮短決策期限,讓下回可以不像這次猶豫這麼久。
反芻思考(在心中重複播放已經發生過,或未來可能會發生的事):
- 學會分辨什麼是能幫助解決問題的思考,還是只是焦慮所觸發的沒營養的反芻。
- 當人們感到焦慮時,會對事件產生記憶偏誤,你不斷回想的那件事,可能只是虛構或被你自己放大了。
- 適度的自我批判可以幫助自己調整步伐,過於嚴苛則會削弱自信心,更加裹足不前,所以對自己寬容點吧!
- 接受自己本來就無法得知他人的行事動機,再怎麼猜怎麼想都只是你自己在編,你一直糾結的那條已讀不回的訊息,很可能根本是個好笑的誤會。
- 如果反芻思考非常非常嚴重,可使用「想像暴露法」,想得更明確、更細節、更糟糕,會發現所觸發的焦慮一次比一次低。
- 替換掉會加劇你反芻和擔憂的行為,例如社群媒體。
- 如果是因為反省提醒而不斷反芻,可試著寫下來。
- 面對問題反芻思考卻想不出解決辦法,勇敢請教別人吧!誰規定答案只能自己想?
完美主義:
- 凡事不是只有「無懈可擊」和「徹底失敗」兩種,成功很多時候是緩慢、漸進式的。
- 將思維從「結局要成功」轉為「過程要學到東西」。
- 察覺自己是不是在貶低自己,沒成功就表示自己差勁?也請放寬對於「好」的定義,構想總是建立在其他構想之上,不是看著一頁白紙就能文思泉湧才稱得上好。
- 允許自己有偷閒的機會,不是無時無刻都要努力,受挫時也可以休息一下,不用逼自己馬上站起來。
- 調整「全或無」的思維,愈想面面俱到,愈容易顧此失彼,並感到焦慮不安。
- 完美主義者喜歡徹底掌握事物,但其實愈是容易焦慮的人,你的系統愈可能向你提出一些不存在的風險,反而讓事情看起來更難了。
- 安排自己意志力可負荷的事項,而不是安排時間上可充份利用的事項。
- 注意自己是否出現過度堅持的狀況,有時候停下來先做別的事,對於解決問題會更有幫助。
- 別等到筋疲力盡時才停止,這不但會加強你對事情本身的負面印象,也會無法好好享受生活的其他事物。
- 沒必要每件事都攬在自己身上,試著信任別人,交出控制權。
懼怕建議與批評:
- 建議與批評不是完全負面的,有建設性的指教可以幫助你調整做法,如果因為害怕而不看不聽,反而可能錯過寶貴的資訊。
- 別過度放大別人的建議與批評,就像新聞只報導壞消息,不代表世界上只有壞消息。
- 沒有人是完美的,除非你打算一輩子活在自己世界中,不然會和別人意見相左或有不如人的地方是很正常的。
- 別扭曲別人的評價,把中性的詞想成是負面的,把稍微負面的,想成超級糟糕。
- 盡量不要將評價當作是針對性的,否定你的想法不等於否定你這個人。
- 不要自己腦補,別人竊竊私語就覺得是在講自己壞話。
- 找個自己可以信任的朋友,他會幫助你釐清批評的嚴重度與真實性,慢慢訓練面對批評的心智。
- 一小部份一小部份接收評價,以自己能消化的步調,不用一次全收進來。
逃避:
- 了解自己是僵化者、逃跑者,還是戰鬥者,戰鬥者是最容易被困住的性格,愈焦慮他們就愈埋頭努力,忘了要停下來審視問題的癥結,也不願聽取別人的建議。
- 也許你對某事的逃避會造成別人的不便,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。
- 一直想著事情很困難,會造成逃避脫延,不如試著找些教學、工具讓自己不至於是從零開始。
- 就算是些微的起頭也總比逃避好,問題不會自己消失,除非你想當一輩子的鴕鳥。
- 列出你想逃避的事情等級,從最簡單的開始行動。
- 當你想逃避某些事情時,先進行第一步就好,例如想逃避運動的話,先把運動服拿出來放床邊。
- 可利用科技工具來克服逃避,例如限制滑臉書時間的 app、更容易記帳的 app。
- 將應該做卻拖延未做的簡單小事列出來,每天挑一件出來搞定它。
- 在完成一項你一直很在乎的逃避任務後,記得獎勵自己!
- 試著完成你逃避的事情的簡化版本:管他規定運動要333才有效,我們先從111開始吧!
- 更彈性的安排事項,如果午睡起來總很不想處理麻煩的事,那就把麻煩事移到早上吧!午睡後處理輕鬆的事項。
我對《與焦慮和解》的註解:
● 焦慮不是病,不需時刻觀察,試著培養興趣、學習新事物、運動習慣、正念冥想,對自己寬容點,找出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。
● 書中有非常多測量表,可以幫助你了解自己各個面向的焦慮等級。
● 每個章節都有練習表,可以一步步照著做,當作改善焦慮的小實驗。
《與焦慮和解》作者簡介:(截自博客來網站)
愛麗絲.博耶斯 Alice Boyes
情緒管理專家,管理著名部落格「今日心理學」(Psychology Today)。她也是澳洲版《婦女健康》雜誌(Women’s Health)的情緒管理專家,她的研究成果也被刊登於美國心理學會(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)的期刊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