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書作者為蜜雪兒‧萊昂斯,從她24歲擔任監獄記者開始,一直到成為德州刑事司法部發言人的12年間,共目賭了近300起死刑犯的處決。記錄每次執法現場的狀況以及死刑犯的遺言,是她無法迴避的職責。
這本書詳細描述了美國德州執行死刑的程序、房間陳設、施藥方式、犯人家屬與受害者家屬的場地安排,以及事後作業。我不知道台灣是否相同,但不重要,重要的是書中那些談及「人」的部份,包含這些死刑犯在想什麼?被害家屬怎麼看處死兇手這件事?死刑犯家屬的心境為何?以及德州監獄體系所扮演的角色。
書中有一點是我以前沒想到的,與大家分享。我們都知道部份支持死刑的立場是認為,與其把這些人關一輩子浪費社會資源,不如判死還可以省點納稅人的錢。但書中揭露的真實狀況是,被判死刑的人通常會不斷地上訴,一路上訴到最高法院定讞為止,就算定讞後,也會利用各種制度與法律機會,爭取一次又一次的暫緩執行,等到犯人真正伏法的那一刻,早已耗掉數百萬美元的社會資源。
和台灣一樣,死刑也是許多國家長久以來爭論不休的議題,討論是好事,表示大家並非漠不關心,但討論也必需理性且全面性才有意義,而這本書正是幫助大家從認識死刑開始。死刑從來都不只是存與廢的問題,牽扯的層面極廣,嚴格說起來,從一個人從小的家庭環境、學校教育、社會意識就有關連了,因為沒有人是生下來就決定以後要殺人的,殺人只是這一切的結果。而另一方面,政府對於犯人關押、矯正、釋放、回歸社會是否有完整配套的能力,也是相當重要的一環。
閱讀一直是我為人生找答案的方法,但更多時候往往和讀完這本書一樣,內心產生更多的疑問:
- 犯罪必須坐牢的最初目的是什麼?是懲罰?是矯正?那死刑的目的也相同嗎?執行死刑是否真的能夠降低犯罪率?
- 處決一個殺人犯,實際解決了什麼問題?受害者家屬是否真的能夠獲得慰藉?還是為了預防未來萬一假釋的再犯可能?
- 判一個人死刑會造成什麼問題嗎?法律誤判的機率有多大?還是寧可錯殺,不可錯放?讓死刑犯家屬背負輿論責任是否公平?
- 反之,廢除死刑的話,會帶來什麼結果?犯罪率會上升嗎?被害人家屬是否會覺得不公平?台灣的監獄真的有盡到”矯正”的目的嗎?假釋制度夠嚴謹可靠嗎?假釋後若再犯,相關單位如何承擔?
這是一本值得閱讀的書,重點在於作者並沒有試圖改變任何人對於死刑的立場,只是把關於死刑的所有真相攤在大家面前,因為唯有了解事實,討論才有意義。
我對《死囚的最後時刻》的註解:
● 廢死不是非黑即白的簡單問題,必需思考的層面相當廣泛。
● 死刑是正義嗎?非受害人家屬的我們有資格回答嗎?死刑的存與廢,各會帶來哪些問題?
● 作者並沒有試圖改變任何人對於死刑的立場,只是寫出關於死刑的所有事實。
《死囚的最後時刻》作者簡介:(截自博客來網站)
蜜雪兒‧萊昂斯(Michelle Lyons)
蜜雪兒‧萊昂斯在成為德州刑事司法部發言人之前是一名監獄記者。在12年中,她目睹了德州近300起最臭名昭著的死刑犯的處決,並在離開司法部的公職之後,決定把這個悲傷歷程記錄下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