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屋-願你找到真正的愛與救贖

這是一本基督教色彩相當濃厚的小說,描述一位痛失愛女的父親,在經過巨慟、憤怒與懷疑之後,踏上一段不可思議的旅程,而從中獲得解脫的神奇經歷。由於我不想寫得像在傳教,所以只針對觀點作延伸。

我們常認為自己對於人事物的善惡看法很公正,其實大多時候都是主觀評判,在斷定一件事為善或惡時,時常受到時間與環境左右,甚至是有無影響自身利益。最簡單的例子就是「博愛座」,站著的人以自己的主觀,認為坐博愛座的人好手好腳卻不讓座,沒道德;而拒絕讓座的乘客,也覺得對方罵起人來中氣十足,根本不需要座位。雙方都是從自己的角度斷定對方是惡人。

同一個道理再拉遠一點。相信大多數人都有看過「捐二手衣/鞋到非洲」這樣的公益活動,我自己年輕時也曾響應過,但就算像這樣看起來完全在做善事的活動,其實也不見得是好事,這類只送魚而不是教釣魚的「愛心行為」,實際上破壞了當地的經濟鏈,長期下來造成了更負面的影響 (欲了解可讀《失控的同理心》這本書,或是紀錄片《貧窮股份有限公司》)。

這幾年我自己學到最受用的道理之一,就是戒除對任何人事物帶有非黑即白的看法。大多事情其實都是灰色的,只是深淺不同,就連善惡也是。如果說殺人是惡,那不捨老伴長期臥床而殺死對方的另一半呢?或是簽下父親放棄治療同意書的兒子呢?如果說偷竊是惡,那劫富濟貧的羅賓漢呢?如果說吸毒是惡,那為何在越戰期間染上毒癮的士兵,在返回家鄉後就能自然戒除?

每個殺人犯都不是出生就注定會殺人,毒癮者也不是天生就需要毒品,而是他們生命中每個微小或重大的經歷,引導他走到現在的路。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,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苦,而我們都不是當事人,所以也不應輕易下評斷,尤其在這假訊息比真新聞還多的時代,更容易誤判。

順便分享書中幾段我讀了很有感的句子:

  • 無論誰要自告奮勇擔任真理與知識的法官,都會被眾神的笑聲殲滅。——愛因斯坦
  • 你迷失在對現實的看法中,卻又對自己的判斷那麼篤定。
  • 原諒不是遺忘,原諒是不要再掐住另一人的脖子不放。
  • 為什麼你要愛像我這樣一個亂七八糟的人?答:因為那就是愛會做的事。
  • 真正的愛從不強迫。(我的解讀:任何宗教都講愛,但愛應該是發自內心,而不是規定要燒香拜拜或捐多少錢。)
  • 你可以和家人朋友吻別後與他們分隔千里,但同時也把他們帶在心中、腦海中與肚子裡。因為你不只是活在世界裡,世界也活在你裡面。——《說出真相》

我對《小屋》的註解:

● 是一本基督教色彩相當濃厚的小說,對宗教抗拒的人可能很難讀下去。
● 我們以為自己對於人事物的善惡看法很公正,但其實都只是主觀評判,並沒有看清事情全貌。
● 所有宗教的神都是同一位,而且存在每個人內心,那就是愛與良善,不管有沒有宗教信仰,只要有愛,愛就是你自己的神。


《小屋》作者簡介:(截自博客來網站)

威廉.保羅.楊 Wm Paul Young

生於加拿大一個傳教士家庭,幼年時隨父母至新幾內亞傳教,卻在當地遭到長期性侵,直到青少年時期返回加拿大進入神學院就讀時才停止。成年後移居美國,因為對保守的教會系統感到沮喪,加上幼年受虐的傷痛經驗,使他認為傳統的教會制度只會對人造成不必要的傷害,因而決定放棄神職工作。之後他曾從事各種行業,包括保險、建築、創業基金公司、電信公司、承包商,甚至銷售食物處理器。

威廉.保羅.楊一直有著寫作的習慣,但只是當做禮物送給朋友看看,直到他的太太力勸他為6個孩子寫下他對上帝的看法,以及內心經歷的療癒過程,《小屋》的初稿才得以完成。這本為孩子所寫的小書,原本只在一些好友間流傳,他的兩位好友鼓勵、協助他找出版社出書,卻遭到26家出版社拒絕。2007年,他們決定自己成立一家出版社來出這本書。他們只花了300美金宣傳本書,卻靠著口耳相傳,銷售持續上揚,創造一年闢500萬本的超級佳績!迅速登上《紐約時報》文學類暢銷書排行榜冠軍,至今仍熱銷不墜,持續引發話題與討論。全球已售出30國版權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