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個孩子在2到5歲時,都會問一堆大人想都沒想過、難以回答的問題。哲學就是這樣一個難纏的小孩。
從古至今,歷史上的哲學家們不斷提出許多抽象的問題與困難的挑戰,像是:
我們理解的世界,和真實世界是一致的嗎?
人的體內存在靈魂嗎?精神是什麼東西?神又真的存在嗎?
生命的目的是什麼?什麼才是真正的快樂?
這些問題看似非常重要,卻又不影響生活,如果你是個求知欲很強的好奇寶寶,想必也會很想知道答案,偏偏這些問題又很難有正確答案。
這本書介紹了西元前數百年一直到今日,數十位哲學家們提出的各種問題與論點。這不是一本好讀的書,非常燒腦,我在閱讀時幾乎可以感覺到腦袋過度運轉的疲累。書裡頭有太多我從不覺得會是問題的問題,愈讀到後面愈發懷疑,自己似乎對這世界一無所知。
我們理解的世界,是世界的真實樣貌嗎?這是許多哲學家都在思考的大哉問。
柏拉圖說,人類透過感官理解世界,而不是思考,感官是很容易被誤導的。
皮羅把這個懷疑推到極致,他說感官非常不可信,就算前方是懸崖,也可能是眼睛在騙你,大可以往前走。(你要確定耶?)
笛卡兒則問,你怎麼知道自己現在不是在夢中?(這時李奧納多從口袋拿出他的陀螺)
而叔本華和康德都認為,我們都是透過心靈的濾鏡在了解這個世界,這是一個無法拿掉的濾鏡,因此我們永遠無法得知本體世界。
當中最讓我震撼的,是巴克萊在18世紀提出的理論:任何東西在不受觀察的時候就停止存在了。也就是說當你每次一走出房門,臥室就消失了。這個理論無論在當時或現在,聽起來都很荒唐對吧?但它讓我想到近期物理學界那個詭異的雙縫干涉實驗:粒子會因為有無被窺探而改變自身動作。這透露了一種可能——這世界的確有可能是先有結果,才有原因的。就好像你玩 RPG 遊戲時,主角走到哪,周遭的環境才會渲染到哪,並不是整個遊戲龐大的世界樣貌從頭到尾都鉅細靡遺的存在,這樣電腦是不可能跑得動的。
這樣的推論又不禁讓我思考:我們是不是早已活在類似元宇宙的世界裡?而我們所感知的世界就是真實的世界嗎?
我們所認知的世界是藉由身體各種感官形塑出的:影像是眼睛說的;質地是觸覺說的;味道是鼻子和味蕾說的,但我們能完全信任感官回報的就是真實世界的樣貌嗎?
如果你有耐心讀到這,同時已不自覺跟著思考同樣問題,那你應該也會喜歡這本燒腦的哲學書,它不但能帶你發現許多人類「未知的未知」(註),還能與哲學家們一同享受暢快思考的饗宴。
(註) 前美國國防部長倫斯斐曾說:「據我們所知,有『已知的已知』,有些事,我們知道我們知道;我們也知道,有『已知的未知』,也就是說,有些事,我們現在知道我們不知道。但是,同樣存在『未知的未知』——有些事,我們不知道我們不知道。」
我對《哲學的40堂公開課》的註解:
● 閱讀過程中必須隨時跟上哲學家複雜又抽象的思維,非常燒腦。
● 對於這個世界,人類所知甚少,幾乎是無知的呈度。
● 對於喜歡思考的人來說,這本書能帶來一場暢快的思考饗宴。
《哲學的40堂公開課》作者簡介:(截自博客來網站)
奈傑爾・沃伯頓(Nigel Warburton)
英國開放大學(Open University)資深哲學講師。他從不同角度介紹西方哲學的多部入門著作一直暢銷不衰:闡釋西方哲學主要問題的《哲學入門》(Philosophy : The Basics)出版近20年來,不斷再版重印;講解27部西方哲學名著的《從〈理想國〉到〈正義論〉》(Philosophy: The Classics)一書已出版至第四版;介紹哲學思維方法的《從A想到Z》(Thinking from A-Z)一書已出版第三版。他還編寫了多部哲學教材:《哲學:基本讀本》(Philosophy:Basic Readings),《政治哲學讀本》(Reading Political Philosophy),《哲學:學習指南》( Philosophy: The Essential Study Guide)。他於2008年創辦的哲學播客網站philosophy bites,專門播放與當代哲學家和學者的訪談,成為英美最受歡迎的廣播網站之一,下載次數超過1000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