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般來說,我都是先看了書,然後選擇不去看之後改編的電影,但《街頭日記》卻不一樣,是在某天無意間欣賞了電影,深受感動而忍不住找了書來讀。
就像書名寫的,《街頭日記》不算是故事類文學,而是日記,是一本由好多人各自陳述後編訂在一起的日記,是一本活生生血淋淋真實發生的日記,寫這些日記的,是學生;決定出書的,是他們的老師,你可以從經過時間排序的日記中,看到所有曾經真實上演的故事一一被攤開。
一切都是從203這間教室開始…
初執教鞭、滿懷熱血的年輕女老師 Erin Gruwell 被分配到一間充滿「問題學生」的教室,學生們的種族相當多元,且個個家庭背景複雜,多數學生住在貧民窟中,每天身邊圍繞的是貧窮、毒品、槍枝、幫派和種種家庭問題,對他們來說,活下去本身就是一場戰爭,唸書是最不重要的事。
這混亂的狀況對於來自中產階級白人家庭的 Erin 來說,完全無法體會,一開始的授課過程有多受挫自然不必多說,但不得不承認她很有一套!不像其它老師那樣選擇放牛吃草,她透過鼓勵學生寫日記的方式,去了解他們的生活、看到他們的困境、融入他們,進而取得他們的信任,這相當困難,但她做到了!
為了拉回這些被社會與學校放棄(甚至自我放棄)的街頭的孩子們,Erin 藉由讓學生閱讀與他們相同背景的書,和有歷史意義的校外教學,讓學生們看到,原來世界有太多和自己一樣在戰亂與貧困下奮鬥的人,自身的不幸根本不能拿來當作放棄努力的理由。
▼ 日記的編排按日期依學生年級漸進,讓人很容易在不同人的日記中,也能看出整個大故事的走向。
但說比做容易,這些早被放棄的孩子,學校甚至不願意買新書給他們,更甭談校外教學了!
幫助他們克服書本與校外教學等資金問題的,是一位非常偉大的企業家,他不求回報的提供這個班級必須的金錢,給表現良好的學生安插在自己的企業工作,後期甚至捐了幾十台電腦讓學生們可以把日記打成書本。這位偉大的企業家,說起來讓我驕傲又自卑,他是知名記憶體品牌金士頓(Kingston)的總裁杜紀川(John Tu),是個台灣人。同為台灣人,可以這麼偉大卻也可以如此渺小(指我自己)。
▼ 書中附了幾張 Erin 與學生們的真實合影,每張照片都代表著他們在成功路上的小小里程碑。
藉由學生的日記,我們看到了與自己不同的世界黑暗的那一面,看到了他們對於生活環境的無可奈何,看到了他們如何別無選擇的踩滅自己的夢想,有些也讓我彷彿看到了自己年輕時的叛逆。但最重要的是,從日記中,我們可以看到這些學生從社會的邊緣,因著某些人的努力和堅持,慢慢被拉回正途,即使每次都只有一小步,還是讓我為之感動,流下喜悅的淚水。
老師是個很偉大的職業,需要的不只是教學技巧,更得要有熱忱和堅持到底毅力,絕不能只視它為金飯碗。書中這150名學生,許多人後來成為了律師、老師、醫生等成功人士,即使不傑出至少也都是活在社會正面的人,想想看,如果當初沒有 Gruwell 老師,這150人長大後會是什麼?我不敢想…
▼ 最後附上著名的金恩博士 (Martin Luther King) 1963年8月28日的演說「I Have A Dream」,這段期望種族平權的演說貫徹了本書,是非常重要的一環。
我對《街頭日記 The Freedom Writers Diary》原著的註解:
● 推薦所有身為教師的人都應該閱讀。
● 愛哭鬼需要衛生紙。
● 最好先了解一下《安妮的日記》這本書的歷史背景,及二戰中猶太人大屠殺的前因後果。
● 可先看過金恩博士著名的的演說「I Have A Dream」。
● 想知道怎麼了解自己叛逆的兒女的話,可以當參考書。
● 喜歡《春風化雨》及《放牛班的春天》這類電影的人應該也會愛。
《街頭日記 The Freedom Writers Diary》作者簡介:(截自博客來網站)
艾琳.古薇爾 Erin Gruwell
1994年開始擔任中學英文老師,帶了一班所謂「放牛班」的學生。她以各種文學作品,如《安妮的日記》、《莎拉塔的圍城日記》讓學生看到自己的處境(幫派、暴力威脅、沒有尊嚴),從閱讀中得到激勵。她為了學生募款贊助,使學生有「新書」可讀、能到紐約參訪,開拓他們的視野,並使這群學生個個順利從高中畢業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