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羊毛記》三部曲是近期相當炙手可熱的奇幻小說,三冊分別為《羊毛記》、《星移記》、《塵土記》。故事敘述數百年後的地球,地表充滿了致命毒氣,沒有任何生物能夠生存,僅存的一批人類只能夠生活在地底碉堡中。幾百年又過去了,這些人的子孫們仍在等待出去的那一天。(《羊毛記》心得請看這篇)
《星移記》是《羊毛記》的起源,說明了為什麼人類會把自己搞成這種局面,而《塵土記》則為結局。以時間軸排列的話,發生順序是《星移記》→《羊毛記》→《塵土記》,閱讀順序則是《羊毛記》、《星移記》、《塵土記》。台灣出版社將《塵土記》放在《星移記》之前,個人覺得是相當不適當的,不但削減了《星移記》質量,也破壞了精心營造的故事氣氛。當然啦~ 為了銷售而取的奇怪書名就更別提了!
▼ 原書名 Shift 指的是,當1號地堡中的人員,在一次又一次沉睡與被喚醒的例行輪值間,秘密已被悄悄的揭穿,世界也因此慢慢的變質…
許多成為N部曲的小說,不可否認都是因為第一部賣座,才接著寫出第二部、第三部…,所以整體結構也就容易顯得不是那麼緊密,輕則前因後果交織不夠密合,重則讀起來就是有種為了寫而寫的感覺。而閱讀《星移記》最令我驚豔的地方在於,它雖為第二部,卻能夠與《羊毛記》結合得相當細密,而且內容的豐富度不僅沒有鬆懈,甚至讓之前的故事更加完整、清晰了,就像是一開始就全都想好了那樣,不會讓人覺得有一點牽強。
《星移記》的故事編排相當特別,它對於不同的地堡,採用平行時空並進的敘述方式,這一章說的是西元2345年的1號地堡,下一章即跳到2312年的17號地堡,就這樣穿插並進,一路引出懸疑,然後揭開陰謀,到最後同時再與羊毛記做巧妙的融合,真是非常精彩!
不過,對於我這種腦容量跟金魚差不多的人來說,這樣倒序穿插的編排真是折騰人,因為對《羊毛記》的後半細節已經模糊,讓我不得不把它拿出來再複習了一邊,有時甚至得兩本一起翻,記憶力差這點真的是從唸書時期到現在都困擾著我啊~ (´~`)
許多書籍在故事完結後,都會列出一些較深入的問題供讀書會延伸討論,我發現這些問題往往很有意思且富挑戰性。在《星移記》的討論問題中有一題,個人覺得特別難解:
1號地堡中大部份的人已被下藥消除記憶,他們不記得自己之前在地堡外的生活,當然也不記得從前的美好世界。如果你也是其中一員,可以自由選擇要不要保留記憶,你會怎麼做?
我發現這個問題很容易回答,卻並不見得正確,相當矛盾。只要體驗過大自然的美好,享受過陽光、微風、鳥叫聲,看過海天一線的一望無盡,沒有人不想保留這段美好回憶,我百分之百也不會選擇消除記憶。
但生活在不見天日的地堡中,腦中美好的畫面終究顯得格外刺眼與傷感,只會讓人無時無刻內心感到隱隱作痛,這樣的日子恐怕也很難讓人得到真正的快樂,所以我想我還是寧願不要擁有選擇權,還是在不知不覺中服藥消除記憶吧!就像故事中大部份的人那樣。人生何其短,無知的快樂,好過真實卻苦澀。
我對《星移記 Shift》的註解:
● 故事相當精彩,劇情前後編排縝密。
● 真的不要先看《塵土記》,浪費了故事鋪陳!
● 等不及要抓起下一本繼續看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–
《星移記 Shift》作者簡介:(截自博客來網站)
休豪伊 Hugh Howey
一九七五年生於美國,深愛海洋。高中畢業後開始替人維修電腦,累積資金,後來,他到南卡羅萊納州唸大學時,買了一艘破舊的小帆船,就住在船上。大三那一年,他忽然輟學,獨自駕船往南方航行,徜徉於加勒比海群島之間,途中並遭遇兩次颶風。回國後,他開始擔任遊艇船長,繼續展開長達七年的海上冒險生涯。第七年,他認識了一個女人。為了她,他終於離開海洋,回到陸地,買了一棟房子,從此有了一個家。
除了海洋,唯一能夠激起他熱情的,就是讀書和寫作。他開始到書店擔任店員,同時每天都利用早上和中午午休的時間寫作,持續不斷。沒想到,這股寫作的熱情,卻為他創造出比海上冒險更驚人的生命旅程。
二○一一年夏天,為了悼念一個朋友,他寫了《羊毛記》,並自費出版為電子書,沒想到這個故事竟然就此引爆狂熱口碑,開始在網路上瘋狂流傳,很快就竄上亞馬遜電子書總榜#1,而這股狂潮也迅速蔓延全球各國。「異形」大導演雷利史考特也深受震撼,迅速搶下電影版權,準備和「辛德勒的名單」編劇史蒂夫柴里安聯手打造下一部年度大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