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本書是某次晃二手書店順手抓來的,這樣的題材其實並不投我所好,一是因為有顯而易見的悲劇,我討厭悲劇;二則是痛失愛子這樣的故事,對我這沒當媽的來說並不是那麼有共鳴,但當時也不知道為什麼就買了,可能是一瞬間的多愁善感吧~
雖然這麼說,但《來不及穿的8號鞋》這本書其實還挺好看的,它具有張力的故事以及濃厚的情感,在未刻意包裝的文字敘述下,讀來格外動人。
《來不及穿的8號鞋》故事內容幾乎就像書名一樣直白,講述的是一位母親在意外失去11歲兒子後,經歷內心折磨與心境轉變的一切過程。
就像我剛所說,我沒有當媽,因此對於失去孩子的痛,雖能試著揣摩,卻無法完全體會,只不過,由於我最親愛的阿公幾個禮拜前過世了,所以那種失去摯愛的哀慟,倒是仍嚐得到。
《來不及穿的8號鞋》這本書的作者,將母親失去愛子後一整年的心路歷程描述得極為細膩,從意外發生後的崩潰、悲痛、麻木,到接受事實後隨之而來的忿怒及報復,再到最終的理解與釋懷,不用矯作煽情的文字,卻能讓人讀到一位母親最真實的情感,情不自禁在閱讀時潸然落淚,令人懷疑作者是否真的經歷過這一切。
《來不及穿的8號鞋》這本書最讓我驚訝之處,在於故事中的母親捐出兒子器官後的想法。
我一直以為,當我們所深愛的親人驟逝時,強忍悲傷捐出他的器官,對家人來說可獲得某種程度的心靈慰藉。除了為別人重生感到欣慰外,更大一部份是因為我們可以肯定,雖然不能再見到親愛的人的身影,但他身體的一部份仍在這世界的某處,勤奮的跳動著,好像依然活著那樣。然後我們好像就能把離開的那個人,當做只是遠行了那樣。
但書中母親的反應並不是如此,她的激動著實令我感到意外,她雖然捐出兒子的器官,卻沒有從中得到任何安慰,在別人對她表達感謝時,她只想在內心大喊「我才不在乎其它病童是不是活下來,我只知道我的兒子已經死了!」、「為什麼別的母親不用遭遇我的悲痛?為什麼只有我?」,我原本覺得她好自私、冷血,但想想對於剛失去愛子的母親來說,這也許才是最真實的反應。
對於生死,我一直看得很淡然,也許是因為信仰,也許是受到母親的影響。我的母親非常偉大,早在好多年前就已經簽了器官捐贈同意書,近幾年甚至常跟我提起,說想在死後捐出身軀給醫學院當大體老師。我後來也簽了器官捐贈同意書,因為隨著年紀增長,也開始覺得,人死後所留下的軀體不過是個空殼,跟廢棄物沒兩樣,如果我這個廢棄物能夠幫助任何一個人多活幾年,實在沒有拒絕的道理,至於當大體老師嘛~ 現階段我還有矜持啦!(我媽每次都笑我,說那時候你人都不在了,還有什麼害羞不害羞的。)
作者藉由這本書的故事,最終想傳達的,是原諒與放下。原諒害死自己兒子的兇手,放過自己以為可以阻止這一切的懊悔。
故事中的意外,是無心之過,談原諒似乎比較容易,也合理得多。這不禁讓我想到台灣近幾年面臨的隨機殺人事件,以及司法爭議與廢死論戰。
我支持死刑,但並不是出於一命償一命的忿怒,除非人死可以復生,不然為已逝去的人再殺一個人,實在沒道理。我之所以贊成死刑,是因為台灣的司法讓我極度沒有安全感,再怎麼重大惡極的人,即使被判了無期徒刑,仍可能在未悔改的情況下獲得假釋,這點讓我相當惶恐。(光是被判定有再犯可能的性侵犯都能戴電子腳鐐假釋這點,就怎樣都讓人想不通啊!)
說原諒,何其容易,原諒之後的路,何其簡單。
我對《來不及穿的8號鞋》的註解:
● 需要面紙,尤其是當媽的人。
● 教我們學會放下,並看到放下後美麗的世界。
● 用最平凡的文句,寫出身為母親最真實的悲傷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–
《來不及穿的8號鞋》作者簡介:(截自博客來網站)
茱蒂.拉森 Judy Merrill Larsen
本書是茱蒂初試啼聲之作,學士與碩士都主修教育的她,文章寫來別有一番將寓意寄託的細膩。也曾經歷過很多工作經驗,如餐廳服務生、快餐店收銀員、門市銷售、代課老師、英語老師等,因而描寫周遭人物的生活與個性能夠栩栩如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