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第44個孩子 Child 44》讀書心得

這本書不只震撼了俄羅斯政府,成為1991年蘇聯解體以來的第一本禁書;也震撼了大陸當局,讓大陸民眾不顧資訊封鎖仍爭相搶購;《第44個孩子 Child 44》更震撼了我,從翻開第一頁起,腦子就被綁架了…

時間:1933年
地點:蘇聯
史達林統紿下的蘇聯,宣稱在他偉大的治理下,國家是不存在犯罪的,危害社會的只有敵國間諜,因此在全國的各個角落,佈滿了許多秘密警察,暗地裡觀察著每一位人民,只要任何人有一點點可疑的念頭、舉動,不由分說,立即當作間諜逮捕,且一旦被捕,就沒有全身而退的機會,因為偉大的蘇聯政府,是不會抓錯人的。

Leo 是個忠誠的秘密警察,他愛他的國家,真心相信他的國家是個沒有犯罪的天堂。直到某天,他發現一起男童的死亡並非意外,而是謀殺案,讓他對國家的信念開始有了動搖,深入了解後更震驚的發現,這並不是一起偶發的謀殺案,而是第44件!為了追查兇手,他不惜被國家當成叛國賊,被政府通緝,只為了不讓更多的小孩被殺害…

最基本的劇情是如此,因裡頭實在有太多太多驚喜與火花,說出來就不好玩了,在這就不破梗~

本書故事的背景算是真實的史達林時期,因此建議閱讀前可以先上維基百科了解一下相關背景,讀起來會更有感覺,在這裡列出幾個 keyword 方便大家參考閱讀:蘇聯的史達林時期1932年蘇聯大飢荒蘇聯肅反運動(大清洗)秘密警察

也許是聽多了台灣早期戒嚴時期的白色恐怖,因此對於蘇聯秘密警察制度並不會太陌生,但仔細讀到書中政府如此封閉、濫權、剛復自用的誇張行徑,仍舊令人感到髮指,要在這樣的國家生存,只有一條路,就是低頭。因此當 Leo 決定追出聯環殺童兇手的那一刻,不難想像他內心的掙扎,稍有閃失,賠上的就是家人的性命,置之不理,又會是更多的孩童被殘殺,到底該不該查?怎麼查?真是相當艱鉅的難題。

《第44個孩子 Child 44》是非常非常非常好看的一本書(因為真的很好看所以要講三次),作者講故事的功力實在高超,讓人在閱讀文字的同時,腦中畫面竟然像電影一樣生動刺激,闔上書的那一刻,彷彿是看了一場精彩絕倫的電影,而且內容可說是從第一頁到最後一頁都沒有冷場,當中有許多震撼的劇情轉折,更讓人腦中瞬間出現一大"!"。書還沒讀完就已經忍不住佩服起這位作者,更不敢相信的是,這還是他的第一本書呢!怕過年在家無聊的朋友,可以準備這本來讀,不比看電影差喔!

▼ 又帥又年輕的作者。第一本書就一鳴驚人,努力之外肯定也是天賦異稟吧!

《第44個孩子 Child 44》是三部曲系列的第一部,之後還有《古拉格57 The Secret Speech》及《賓州大道935 Agent 6》,因為還沒看過後面兩本,所以不確定劇情是否緊密串連,不過可以跟大家確定的是,首部曲本身就是相當完整的一個故事,只看第一本也不用擔心會有未完待續的感覺喔!

我對《第44個孩子 Child 44》的註解:

● 從頭到尾無冷場,一翻開就無法停止閱讀。
● 看的同時腦中都是緊張刺激的電影畫面,看書竟有看電影的感覺。
● 已翻拍為電影,預計2015年上映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–
《第44個孩子 Child 44》作者簡介:(截自博客來網站)

湯姆.羅伯.史密斯 Tom Rob Smith

1979年出生於英國倫敦,父親是英國人,母親是瑞典人,2001年於劍橋大學畢業後,獲獎學金赴義大利深造,主修創意寫作。返英後從事劇本創作長達五年。

2008年首部小說作品《第44個孩子》出版後迅速造成轟動,成為史上氣勢最驚人的新人首作,震撼全球。「異形」「神鬼戰士」傳奇導演雷利.史考特在書尚未出版之前即搶先奪下電影版權,美國影壇預期該片將成為2012的年度鉅片。

同時,《第44個孩子》也橫掃歐美純文學與大眾文學獎,2008年勇奪英國推理文學最高榮譽「鐵匕首獎」,以及推理小說大獎「巴瑞獎」「史全德獎」「國際驚悚作家協會獎」「英國銀河圖書獎」,並獲選美國邦諾書店2008推理小說年度第1,美國亞馬遜書店2008年度最佳小說Top 100,入圍美國「洛杉磯時報圖書獎」。

同年,《第44個孩子》入圍英國文學兩大最高榮譽「曼布克獎」、「科斯達獎」,引發主流與非主流戰爭,震撼歐美文壇。2010年更入圍全球獎金最高的「都柏林文學獎」。

《第44個孩子》更於2009年席捲日本推理小說市場,日本「海外推理小說」年度銷售No.1,並榮獲當年日本權威排行榜「這本推理小說了不起」第1名,以及全日本「最頂尖書店店員十五人嚴選」第1名。

發表迴響

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。 必要欄位標記為 *

你可以使用這些 HTML 標籤與屬性: <a href="" title=""> <abbr title=""> <acronym title=""> <b> <blockquote cite=""> <cite> <code> <del datetime=""> <em> <i> <q cite=""> <s> <strike> <strong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