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杜鵑的呼喚 The Cuckoo’s Calling》讀書心得
《杜鵑的呼喚》作者為羅勃.蓋布瑞斯(Robert Galbraith),對於書界來說是個新名字,本書在2013年4月剛出版時,儘管賣得並不好,卻因為作者寫故事的功力深厚,讓本書在出版界有很高的評價,並視蓋布瑞斯為一顆新星!
沒想到3個月後,有報社揭露,蓋布瑞斯其實就是 J.K.羅琳!沒錯,就是那位大名鼎鼎的《哈利波特》作者 J.K.羅琳!洩漏這個秘密的是羅琳的律師,還因此被羅琳一狀告上法院!(可見不是只有女人守不住秘密愛爆料) 但也因為作者真實身份曝光,《杜鵑的呼喚》立即成為亞馬遜銷售排行榜空降冠軍!(可見大家都是看排行榜和作者在買書)
雖然我個人覺得,羅琳是為了拉抬銷售量才技術性的暴露自己身份,但這終究是我自己內心黑暗面的懷疑。不過她選用羅勃.蓋布瑞斯(Robert Galbraith)這個筆名,據悉可是大有玄機!據博客來網站分析:在德文延伸的意思中,「Robert」暗指有名的,而「Galbraith」在蘇格蘭語有陌生人/外來者的含義,因此此筆名意指「有名的陌生人」,其實就是在暗示全球讀者,本書作者來頭並不簡單!
《杜鵑的呼喚》是本偵探推理小說,我對於偵探推理小說一向相當著迷,一切都從國中時爸媽買了一套福爾摩斯全集開始,那套福爾摩斯全集每本我都反覆看了好幾次呢!(可能就是看太多心機才變重的 XD) 為了不破梗,本書故事大綱我只用一句話來敘述,就是「一位私家偵探受託追查一位名模死亡的真相。」書名雖然有杜鵑,但跟鳥一點關係也沒有,杜鵑(Cuckoo)是這位名模的暱稱,而呼喚(Calling)則似是她對自己的冤屈所發出的呼喊。
《杜鵑的呼喚》雖然是羅琳第一本推理小說,但內容完全看不到新手的生澀,其單字文句堆疊之細膩,完全承襲了《哈利波特》的絢麗手法,且故事內容不論是劇情張力或是豐富度都相當厚實,讓人一翻就停不下來。整起看似單純的死亡案件,隨著一位位關係人逐漸曝光,及每段看似合理卻又隱約覺得哪兒不對勁的訪談內容,讓人不禁模仿起李組長,眉頭一皺發覺案情並不單純…
就像大便一定要帶衛生紙,偵探推理小說也少不了要有爆炸性的結局(結局某處著實讓我驚呼出聲),但儘管讀者心思再縝密,也絕對猜不到結局,因為當中有許多重要環節,作者並沒有寫出來,而是故意將關鍵鎖在主角的腦中。(偵探好像都喜歡來這招,故意留一手不透露,最後才拿出來嚇人。)
不過也許是整個故事堆疊得太過於厚實,所以結局雖然震憾,我自己卻覺得當中實在有過多的巧合,就是那種「雨下很大人剛好在異性朋友家樓下,他剛好取消出差讓你上去躲雨,家裡剛好有隻蟑螂害你們兩人邊叫邊撞在一起,然後他女(男)朋友剛好頭痛請假提早回家…」的感覺,你懂吧?(這麼長一句看得懂才有鬼!)
撇開我愛在雞蛋裡挑骨頭這件事不說,《杜鵑的呼喚》仍是相當精彩的一本書,只是錯就錯在我不該買原文!XD 因為我忘了羅琳是英國人不是美國人,所以內容其實是英式英語,和我們學的美式英語有某種程度上的差異,像是有些結尾"er"的單字,在英語中會拼作"re",這都還好,有的是發音一樣拼音卻不一樣,像是"支票"在美語中是"check",在英語中卻是"cheque"(你哪位?),更甚至,同一個東西根本用不同詞,像是"餅乾"我們都知道是"cookie",但在英文中,用的是"biscuit"(見鬼了!),總之對於想學美語的人,這本讀原文反而容易造成單字混淆,建議大家還是買中文翻譯本比較妥!
還有一點,本書的用句非常喜歡千缠百繞,也不知道是作者故意賣弄還是純粹不喜歡句點符號,一句話纏鬥個三四行是家常便飯,對於文法能力不夠透徹的人實在吃不消啊!我只是想學些 conversation 又不是要寫書,實在沒必要在那裡學文法怎麼繞你說是吧?話說有些句子我反覆讀了好幾次到現在還是繞不明白啊… (#-.-)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–
我對《杜鵑的呼喚 The Cuckoo’s Calling》原著的註解:
● 原文為英語而非美語,且句子文法繞得跟腸子一樣複雜,不易閱讀,建議買中譯本。
● 劇情厚實有張力,喜歡偵探推理小說的人應該會喜歡!
● 八九不離十應該會有續集。(羅琳說的)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–
《杜鵑的呼喚 The Cuckoo’s Calling》作者簡介:(截自博客來網站)
羅勃.蓋布瑞斯 Robert Galbraith
羅勃‧蓋布瑞斯是《哈利波特》暢銷作家 J.K.羅琳的筆名,《杜鵑的呼喚》則是她以「柯莫藍.史崔克」為主角所寫的第一部犯罪小說。